首页 - 正文

首届中澳磷与气候智能农业协会研讨会在悉尼工商学院顺利举行

创建时间:  2024/05/27  周羽   浏览次数:   

5月24日,作为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建院3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首届中澳磷与气候智能农业协会(Phosphorus and Climate Smart Agriculture Network, PACSAN)研讨会在上海大学嘉定校区文德楼209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此次会议由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与悉尼科技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聚焦于食品系统在气候变化和磷资源管理方面的挑战与机遇,共同探索提升中国食品价值链的气候和磷韧性的战略机会。30多位来自学术机构、业界和民间团体的利益相关者,以及悉尼科技大学与上海大学的研究人员应邀参会。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不仅在议题上强调了可持续性,还在实际操作中践行了这一点,所有餐饮服务均以植物为基础,并且避免了一次性宣传物料的使用,体现了会议对环境责任“知行合一”式的承担。

开幕式上,悉尼科技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Stuart White教授和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党委书记吕康娟教授分别致开幕辞。Stuart White教授表达了对悉尼工商学院及所有参会者的感谢。吕书记则代表学院热烈欢迎与会者,介绍了学院的中外合作办学特色和悉尼科技大学的国际影响力。她表示,今年是学院成立三十周年,举办首届PACSAN研讨会不仅标志着双方在可持续领域合作的进一步推进,也是学院建院3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悉尼科技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与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已合作多年,共同开展联合培养博士项目。本次研讨会正是双方深度合作基础上的成果之一,展示了两校在教育和研究领域的紧密合作。

Stuart White教授和Dana Cordell副教授详细介绍了PACSAN项目,该项目由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提案的澳中基金会资助,旨在汇集中澳两国的食品系统研究人员和利益相关者,共享知识并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和磷稀缺对食品供应挑战的策略。Dana Cordell副教授讨论了农业和食品价值链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所占比重之大,以及磷肥使用所面临的有限原材料、高风险和成本上升等问题,强调转型食品系统的必要性及其对食品安全和水质改善的积极影响。

专家小组演讲环节,一系列精彩报告深入探讨了中国食品系统在全球化背景下所面临的可持续性问题和机遇。第一场专家小组报告由Dana Cordell副教授主持,主题为“维持中国和全球食品系统的可持续性”。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汪笑溪教授探讨了中国食品系统向环境友好、公共健康和包容性转型的必要性和路径;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申建波教授强调了中国食品系统中磷使用的风险和可持续性机遇,提出了提高磷使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的可持续管理策略;良食基金执行长侯兵介绍了良食基金如何通过倡导植物为主的饮食和减少食物浪费等行动,推动中国食品系统向更健康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于亢亢教授介绍了温度如何通过情绪影响餐馆食品消费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揭示了环境温度变化对饮食习惯和碳足迹的潜在影响;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陈睿山教授,通过遥感技术和农光互补策略,分析了中国如何在光伏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实现有效平衡。

第二组专家小组演讲由Stuart White教授主持,主题为“来自中国食品价值链的观点”。演讲者们从食品价值链的不同方面,在全球食品系统的背景下进行了深入讨论。良食-中国行动平台食物教育网络的执行秘书长崔雪从自然食育的角度精彩阐述了如何通过教育促进社会化生态农业和全人发展的可持续实践;南京大学环境学院的袁增伟教授深入探讨了生物技术在有机固废中推动养分循环的策略,特别关注了磷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余亚东教授深入分析了中国氮磷耦合循环网络的弹性,并探讨了这一网络在碳中和目标影响下的演变及其对清洁能源需求和粮食安全的潜在影响;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张倩教授分析了农业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压力,探讨了饮食变化对农业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的重要性;绿色光年创始人兼理事长倪欢深入介绍了绿色光年在中国推动可持续食物教育的丰富项目和实践,并对中国可持续食物教育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路径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和战略性构想。

下午的圆桌讨论环节由悉尼科技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的Stuart White教授和Dana Cordell副教授联合主持,这一环节的互动达到了高潮。与会嘉宾不仅积极参与讨论,还亲自在电脑上操作了PACSAN模型,通过实践深入体验了模型的动态模拟过程。这种亲身参与的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对PACSAN模型综合性措施的理解,这些措施包括开发可再生肥料、提高营养生产力、土壤碳固存、选择减排作物品种、使用牲畜饲料添加剂、提升食品价值链的能量生产力、推广可持续食品选择,以及避免食品浪费等。通过互动模拟,与会者共同探索了如何在整个农业和食品系统价值链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磷使用,为实现更加绿色、高效和循环的食品生产体系提供了具体策略和方向。

业界专家和高校教师的交流环节同样精彩。光明乳业研究院技术标准部经理张锋华、光明牧业技术研发经理韦子海、光明乳业研究院法规专员张宇而、光明乳业研究院包装部经理周永明、光明食品集团战略投资和创新发展中心主管邓明莹、康美包大客户经理李天如分享了各自在减少排放方面的实践经验。他们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包装、技术、标准以及战略投资等方面的专业见解和创新实践,并分享了公司在可持续性方面的最新成果。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吕康娟、蔡震尧、杨彦红、李瑜敏、何黎胜、孙善侠、顾浩东、朱四伟、黄俐等多位学者从学术研究的角度为大会提供了深刻洞察,黄俐博士特别就可持续消费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独到见解。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谢超平、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王雪超博士分别从各自领域的专业知识出发,为食品系统可持续性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建议。这一环节充分展现了业界与学术界在推动食品系统可持续性方面的紧密合作和共同努力。

本次会议在每个细节上都展现了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会议尾声,Stuart White教授对首届PACSAN研讨会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总结,并明确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行动计划。他强调了PACSAN项目的目标,并呼吁所有参与者共同努力,推动食品系统向更可持续的未来发展。此次研讨会不仅加深了中澳两国在食品系统可持续性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更为未来的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标志着双方在这一领域的合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中澳两国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一份学术力量。

上一条:“城市数字治理与低碳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悉尼工商学院顺利召开

下一条:教师工作部张富文副部长来院做师德与党纪教育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