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新闻晨报】为促学生应聘,高校急找家长

创建时间:  2014/05/15  周亮   浏览次数:   


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cb/html/2014-05/14/content_1167219.htm

晨报记者 杨育才 林颖颖 实习生 许勤燕

离高校毕业还有约一个月,今年的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旧不容乐观。作为校园招聘的大户,今年金融业的招聘岗位就大幅减少。

尽管如此,但一些毕业生似乎并不着急,还有不少学生挑挑拣拣,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看着干着急。为此,有学院推出家校互动来督促就业。

资深就业办老师也不淡定

昨天下午5点多,走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海分会场后,上海财大就业办主任谭予絮向记者感叹:"今年就业确实不容易。"

据介绍,作为高校校园招聘的大户行业,今年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行业,由于网点终端分布的拓展暂告段落等原因,人才出现饱和,招聘出现明显缩水的情况。往年要进校招聘100人以上的大型国有银行,今年只招了三十几个;而往年招"几十个"的银行,今年往往只招"十几个"。

在高校就业工作岗位上已15年的谭予絮坦言,自己第一年感到不淡定。学校千方百计多方动员企业进校,鼓励学生调整定位。目前,上海财大的毕业生签约率为69.65%,与往年持平。数字并不难看,却来之特别不易。

就业不乐观,学生心挺定

尽管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仍有学生还在挑挑拣拣。谭予絮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学校多方联系了20多家企业来学校开专场招聘会,但是来的学生数比招聘单位的人数还要少。

而一所高校的就业办负责人则提起了学校里一位"就业困难"的同学,学校尽力为她联系了一家国有企业的岗位,并为她做了重点推荐,可是后来企业反映,该生并没有去面试,就业老师再去联系这位学生,学生表示自己不喜欢这个岗位。

汽车专业大四毕业生小温从去年9月底开始求职,曾在一周内参与了4次面试,后来都收到了对方公司的录取通知,不过,这些岗位对于小温只是保底。"我还没找到自己喜欢的公司,就找了一些专业针对性相对没那么强的工作,有了这些保底的工作,才能安心去找别的岗位。"小温告诉记者,相较于其他同学的"海投",自己还只是选择性地找一些工作保底。

广告专业大四学生小张坦言,自己去年10月就开始在网上投递了40-50份简历,只收到了4份录取通知。尽管如此,对于这几个岗位,在薪资等方面小张并不满意,最终全部放弃了这些机会。现在小张已经与另一家广告公司签约从事品牌推广工作,她表示,自己不会为了要就业而降低找工作的门槛。

"现在的大学生和我们当年不一样,当时我们找工作的意愿很强,有机会就会签下来,先踏踏实实工作两年再说。"本市某高校院系负责人赵老师昨天对记者感慨,自己近年来负责学院的就业工作,发现学生对岗位挑挑拣拣的情况比较普遍,常常是老师跟在后面干着急。赵老师告诉记者,像小温、小张这样,手里有几个录取通知,抱着"宁缺勿滥"心态还没落实工作的学生,并不在少数。

找工作先从家长入手

"虽然就业形势严峻,但确实有一些毕业生还在犹豫、挑拣。"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党委副书记滕云告诉记者,学院的就业率近年来一直在上大位列前茅,学生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平均月薪在5000元左右,虽然今年银行等金融行业减招,但有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一些中小企业的补位,影响并不是太大。不过,仍然有一些学生定位较高,同时对自己的就业目标不是很明确。

为此,该学院采取了毕业前家访以及举行家长会的措施。"家长对孩子的催促可能比较宽泛,通过家校沟通,家长也知道学生的就业进展到哪一个阶段,同时,有些学生目标较高,和家长的立场也有关系,对此,我们也做家长的思想工作。比如有些家长一开始不愿意让孩子去中小企业,但其实去中小企业就职有利于了解企业项目运作的全过程,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很有后劲,这些道理跟家长一讲,很多人也就改变态度了。"滕云表示,在就业问题上,家校紧密结合的效果非常明显,"前两个星期我们刚结束一轮家访,在这期间,就有不少学生主动抓住了机会。"目前,上大悉商学院有就业意向学生的签约率已经超过50%。"我们建议学生调整好心态,从现实出发,在离校前最好把岗位落实好。"市教委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提醒,如果再挑挑拣拣,机会只会越来越少,而毕业后的个人履历上如出现太长的空白期,对将来的职业生涯也是不利的。

上一条:【上大校报】悉商学院进击英语综合能力改革

下一条:【东方教育时报】上海中外合作办学二十余年